热点>正文

实时热点

换一换

网友还在搜

私人订制热点资讯
关注国搜官方微信

退休开启志愿服务 杭州拱墅德胜社区这些老人温暖送了30年

核心提示:在杭州拱墅大关街道德胜社区,有那么一些老人,不仅是被关怀的对象,也是送温暖的主力军。他们自退休后,就一直为身边的人服务,算起来,已经为社区服务了近30年。

九九重阳节,按照惯例,这一天社区老人会收到无数“温暖”。

但在杭州拱墅大关街道德胜社区,有那么一些老人,不仅是被关怀的对象,也是送温暖的主力军。

他们自退休后,就一直为身边的人服务,算起来,已经为社区服务了近30年。

他曾是“翻斗车驾驶员” 一把火钳不离手

86岁的何柏高,个子高瘦背略有佝偻,在沙发上坐久了,会不由自主地打瞌睡,但一戴上红袖章走在德胜新村小区里,就来了精神。

凭借自己的经验,何柏高观察着小区的各个角落,时而提醒商贩注意门前三包,时而和街坊邻居打声招呼。这样的小区巡查,何柏高自1993年退休后,一干就是25年。

“最早的时候,我们都叫他‘翻斗车驾驶员’!”一位阿姨笑道,“一把火钳从不离手。”

德胜新村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建成的,几乎所有人都是第一次从平房走进楼房,物质条件改善了,但生活习惯并没有改变。

“垃圾从窗子里随手一扔,扔到绿化带;对门都不认识,贼骨头特别多;小区里哪有清洁工?全靠我们自己!”提起往事,何柏高娓娓道来。

那时候,何柏高就推着辆翻斗车,手拿火钳,终日奔波在小区里。绿化带里有从单元楼窗子扔出来的果皮烂菜,楼道里有散落在外的纸屑、塑料袋,都靠何柏高收拾。“那时候我身体好啊!一口气上六楼,气都不喘的。”

小区巡逻队也是在那个时候组建的,有个特别有年代感的名字——工人纠察队。“其实就是小区里面转转看看,抓贼骨头。”

白天捡垃圾、小区巡查,晚上何柏高则成为“老娘舅”,谁家有矛盾,或是对小区有意见,都找他。“我也乐意干,省得给社区添麻烦了。”

周末则组织志愿者全员为小区大扫除。“绿化带里拔杂草,小区道路大扫除,都是大家一起干!”

志愿服务做到社区外 为杨公堤建设出力

陶迪员今年82岁了,1989年搬进德胜新村后,不知不觉中,也成为了志愿大军中的一员。

“那时候哪有志愿者这么一说的。”她感叹道,“就是平日招呼一声,哪儿有事要帮忙,一起去啊!不乐意干这事的,叫一两次叫不动,就没人去叫他了;乐意帮忙的人,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一起,成了相对固定的一支队伍。”

小区巡逻、站岗,陶迪员都参与过,让她印象深刻的,是2002年左右,参与杨公堤重修义务劳动。

“也是小区里面喊了一声,我们就搭伴去了。”陶迪员告诉记者,女人家体力活不太行,黄泥沙挑不动,就帮忙推翻斗车,从早上8点钟一直到太阳下山。

“真正的义务劳动,不记名的。”陶迪员说,“中午有人来问,你们这边来了几个人,根据人头发一瓶矿泉水和一个盒饭,万一漏算了也没多的,只能从大家那里分一点。”

虽然辛苦,但如今回忆起来,陶迪员依然兴奋且心甘情愿:“看着路一点一点在脚下延展,花草树木慢慢完善起来,那种成就感,不是钱能够买来的。”

现在,陶迪员和亲朋好友去西湖边玩,走在杨公堤上,她都会自豪地告诉人家:“这路是我们铺起来的呢!”

“民间花王”丰富精神家园 彼此皆有收获

其他人都是以“出力”为主,但82岁的汪孙聚老人则以丰富社区精神家园见长。

社区八景,是汪孙聚老人归纳取名的。“塘河解颜、杨环领翠、屏际寻味、樟前怡情……”陶迪员随口就报出一串,“都有相应照片,名字和景色一一对应的。”

“我不是什么园艺花卉方面的科班出生,不过早在1957年,我在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读书的时候,就爱好侍弄些花草。”汪孙聚告诉记者,刚退休那阵子,去西湖边逛逛也好,在社区里走走也罢,总会留意身边的花花草草。

久而久之,汪孙聚成为社区里大名鼎鼎的“民间花王”,撰写了《赏花史话》《赏花漫话》《赏花诗话》三部书籍,也成为了民间河长,每天写河长日记督查河道建设。

而由他领头的爬山队,特别受社区老人欢迎。“那些年,我们把西湖周边的群山都爬遍了。”

跟着汪孙聚去游山玩水,不仅仅是休闲,更有别样乐趣。看到花花草草,只要大家有兴趣,汪孙聚总会解释学名叫什么,一般长在哪里,家里能不能养活等,“他们都说好像在上课。”汪孙聚不好意思地笑道,“但比老年大学好,更加直观,也更深入浅出。”

如今的汪孙聚因家人病卧在床,自由时间较少,但只要有需要,他都一口应承下来:“对我来说,这也是一种快乐,彼此都有收获。”

志愿者队伍新老传承 永爱家园

但无论如何,几位老人已近耄耋之年,曾和他们一起为社区服务的老人们,也在逐渐离去。

精力、体力跟不上,是最大的问题。“没关系,新的一批人已经跟上来了!”陈玉瑛是同何柏高、陶迪员、汪孙聚他们一起成长起来的志愿者,但她的年纪较轻,“74岁,精力很好呢!”

在她的号召下,社区组建了一支4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,平时以娱乐活动聚在一起,舞蹈队、模特队、巧手奶奶队在社区乃至街道都很有名气,日常巡查、问候老人等也一起出力。

“何老、汪老他们都年纪大了,爬高爬低的事都不去麻烦他们了。”陈玉瑛说,“但他们的号召力都还在,有啥事说一句‘何老师也参加的’,大家就都来了。”

去年冬天,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需要拍照,是陈玉瑛领着志愿者队伍,帮忙把老人送到照相馆,又送回了家。一位独居老人在除夕前夜摔断了腿,也是社区艺术团的志愿者们轮流送饭、照顾。

在陈玉瑛看来,这就是传承,“虽然现在有社区,有清洁工、助老员,但我们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东西不能丢,既然住在这里,那整个小区都是我们的家,为家出把力、搭把手,是件幸福的事啊!”

(原题为《退休开启志愿服务 德胜这些老人温暖送了30年》吴佳妮、邢桂敏/文)(完)

此内容为优化阅读,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。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。8610-87869823】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:jianyi@chinaso.com
责任编辑:崔思琦

实时热点

换一换

私人订制热点资讯
关注国搜官方微信

网友还在搜

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
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