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点>正文

实时热点

换一换

网友还在搜

私人订制热点资讯
关注国搜官方微信

106岁的滨江第一寿星:年轻时力大惊人,85岁才真正退休

核心提示:“父亲总是教育我们,做人要‘没心没肺’,能忍能让,肚量和气魄要大,千万不要斤斤计较。”在来品涛看来,这或许是父亲长寿的原因之一。

来雪荣

人物名片

来雪荣,生于1913年,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山一社区柴家坞自然村人。生于耕读之家,念过6年私塾,解放后历经互助组、合作社、人民公社到生产大队,均为集体生产的骨干,1970年,进入山一林场,担任果木班班长,直至85岁才轻松下来。

冠山麓下,詹家湖畔的滨江区长河街道山一村,2007年被联合国环境开发署授予“全球500佳”环境保护单位称号。106岁的来雪荣,就住在这里。

来雪荣生于1913年,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山一社区柴家坞自然村人。生于耕读之家,念过6年私塾,解放后历经互助组、合作社、人民公社到生产大队,均为集体生产的骨干,1970年,进入山一林场,担任果木班班长,直至85岁才轻松下来。

来雪荣(中)和三儿子来品涛(左)、小儿子来孟涛(右)在一起。

滨江区长寿之星 每顿要吃2两饭

近日,记者在柴家坞32号、来雪荣的三儿子来品涛家见到了他。午后阳光慵懒,院子里桂花飘香。1.8米高的来雪荣,精神矍铄,端坐于茶桌前,颇有长者之姿。见来了陌生人,来雪荣一边用方言向儿子询问,一边招呼记者喝茶,显得沉稳有礼。来雪荣育有4子1女,老伴已过世20多年,平时就在几个儿子家轮流住。

73岁的来品涛说,父亲的本名其实叫“来锡运”,字“吾其”,只不过身份证上误写为“来雪荣”,一直没改就这样用了下来。记者从滨江区民政局得知,来雪荣是全区最长寿的老人。

“出生于农耕家庭,父亲承包了家里所有的农活,一年到头没有空闲。”来品涛小时候经常看到,母亲忙于料理5个孩子和家务,父亲有干不完的农活。

忙完水稻,又种春粮,还种烟叶。既要积肥料、挑河泥,又要收灰买粪,还要上山砍柴、劈柴。“农忙时要开夜工,连夜赶工;农闲下雨时,就在家舂米,直到85岁才算歇下来。”

最让小儿子来孟涛惊奇的是,父亲年轻时力大惊人,可以挑150公斤的担子走上4公里,期间只需歇1次。

来孟涛说,父亲个子大,干的是体力活,年轻时一顿能吃三四碗米饭,上下午还各吃一次点心。如今,虽然早已没了牙齿,父亲每次正餐也能吃2两米饭。

建议开荒小山 补充村民口粮

1965年,来雪荣代表所在的生产队来到山林队(今山一林场)开荒种田。

那时,由于各种原因,粮食紧张,各家各户的孩子都比较多,口粮不够成为常态。经观察和思考,来雪荣向大队建议,长开垦林场的小山,用来种红薯。

“相对而言,红薯对土地的要求不如水稻高,周期较短,且见效快,对于各个生产队的口粮也能起到很好的补充。”来品涛分析说。果然,红薯种下后,当年喜获丰收,每个生产队分到了1万斤红薯,补充了村民的口粮。

不光有想法,来雪荣也勤劳肯做。就算是后来当上了果木班班长,他还是几乎每天都第一个出工,不声不响地带头干。

来品涛举了个例子,每逢工间休息时,父亲休息好了便会起身继续干活,但他从来不会提醒工友也去干活,而是身体力行。就这样,他以身作则当了20多年的果木班班长,管理着20号人,年年被评为先进。

全家五代70余人 后辈名字记得牢

如今,来雪荣的儿子女儿开支散叶,大家庭已有5代人,共70余口。来雪荣很关心他们,甚至记得每一位孙辈的名字。“年纪越小的,他记得越牢,不会叫错。”来孟涛说,到了节假日,得知孙辈要回家,父亲总要细问他们回来的时间,穿戴整齐,早早地在院子里等候。

这些年,老人家的身体一直不错。除了有轻微的高血压,定期服用中成药,耳朵有些聋外,其他身体指标都不错。

至于饮食,来雪荣也不太讲究,早餐喜欢吃汤圆、粽子等糯米食品,也吃南瓜红薯或稀饭;正餐喜欢吃红烧肉和鱼,蔬菜也吃,饭后必喝一碗汤。每天晚上8时就会休息,晚上10时许会起来吃2个蒸蛋糕或软面包,再睡到早上7时。有趣的是,因为属牛,打记事起,来雪荣就从不吃牛肉。

“父亲总是教育我们,做人要‘没心没肺’,能忍能让,肚量和气魄要大,千万不要斤斤计较。”在来品涛看来,这或许是父亲长寿的原因之一。

11月11日,孙辈们在湘湖一酒店为来雪荣过了106岁生日。

记者看来,这一家子,儿子孝、媳妇顺、女儿贤、女婿强、小辈敬,全家充满慈爱和孝顺,其乐融融,这也是老人家的福分。

(原题为《106岁!滨江第一寿星的长寿秘诀是“没心没肺”》曹漫/文)(完)

此内容为优化阅读,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。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。8610-87869823】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:jianyi@chinaso.com
责任编辑:崔思琦

实时热点

换一换

私人订制热点资讯
关注国搜官方微信

网友还在搜

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
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